破除對心理諮商的刻板印象——
求助不代表軟弱,它象徵著我們正努力的活下去。
當身邊的人聽見我正在接受心理諮商時,用豆大的雙眼看著我,先是驚訝、很快地轉為同情,接著說:「天啊!你還好嗎?發生什麼事了?」
「沒有怎麼了,只是想和過去的自己和解。」幽幽的,我回答。
在東方國家仍舊對心理諮商抱持著刻板印象,多數人深信只有精神異常的人,才需要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,但在如今高壓的社會環境下,壓力指數升高,多數的人都曾在生活中感到無力或低落,這時應該正視「心理」給我們的警訊,「心」也是會生病的,它也需要透過專業的技術,剖開心靈層面,釐清問題的樣貌、探究那些傷疤。
或許在傳統印象裡,向別人求助也意味著自己軟弱,但人們應該明白的是,「求助」更是象徵著是無比的生命力的堅毅,正因為想努力的活下去,所以跨出門檻,向別人說出不敢透露的煩惱與心事。
現在和你分享一個關於我的故事。在我二十歲之前的記憶,總是蒙上一層灰色,關於升學體制的壓榨、家庭不和睦的爭執、現實與理想的衝擊,種種的因素,我總是不快樂。我明白一直困著自己躊躇不前的,是我無法原諒十五歲經歷的那場家變,我不能接受上蒼給我開了一個如此殘忍的玩笑,從小是非對錯的價值觀都是家庭賦予的,它崩毀了,那我的世界又在哪裡呢?
我的童年似乎也伴隨著那場家庭破碎,消失殆盡。
二十歲那年,生活壓力大到我喘不過氣,隱約記得自己拼命追求更好的成就,想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,但越是拼命、就越是迷惘,經常看著鏡子裡陌生的自己說:「這麼努力活著,究竟是為了什麼呢?」,那光鮮亮麗、武裝堅強的面容底下,盡是殘破不堪的身骸。
諮商晤談的過程中,諮商師細細地聽我描述那些過去,他聆聽著並且同理我的感受,和朋友不一樣的是,在我眼前的諮商師就像是完全空白的一張紙,拋開所有的世俗成見,從零開始認識我這個人,真心誠意地貼近我的生命,使我可以毫無顧慮的說出自己的想法,在這裡,我可以全然的做我自己。
晤談歷程中,我看見自己對歸屬的渴望,卻又矛盾的強烈抗拒。那份始終沒得到的安全感,來自童年不愉快的經驗,那些無法和解的、散落一地的。在諮商師逐步的探問下,我會在回答的語句裡,意外的發現自己的盲點,亦或在對話中,更清楚的思索著,影響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何處。
諮商師陪伴我在那些經驗裡悲傷、沉澱,並且一步一步的引導我走出深淵,我慢慢嘗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那些,我原以為不可鬆動、不可被質疑的過去,一次又一次的解開心魔。而這些轉變,都是生命的成長,在改變的同時也從中獲得肯定和能量,擁有這些力量後,才有勇氣去面對、改寫未來。因此諮商不全然在探究過去,更多時候諮商師會邀請我一起放眼未來,問問我能在未來做些什麼?與其說他替我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,倒不如說,他讓我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。
長達半年的諮商,我和自己的童年和解,重新給予我和家人修復關係的機會,終於找到自己的歸屬。對我而言,二十歲後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。我原諒了那些過去,相信每個人都有身不由己、犯錯的時候,也重新賦予那段經驗不一樣的意義:我相信那是上蒼給我的考驗,讓我從小就有柔軟、細膩的心思,能在寫作上找到自己的天地,甚至在長大後認識了心理諮商,修復了過去的不美好,造就了現在精彩的、全新的人生面貌。
我不再否定過去那些傷疤,相對的感謝它使我更耀眼,它使我更有力量去追求一段冒險、不甘於平淡的人生。我們是人、不是神,不可能凡事都表現得時十全十美,在意氣風發的背後,偶爾也會有黯然神傷的時刻,允許自己難過,勇於求助,請讓光輝照進你黯淡的角落,給自己、也給未來,一個和過去和解的機會。
📷
Opmerkingen